春节的脚步刚近,空气里就飘起了墨汁与红纸的清香。裁纸刀划过红纸的沙沙声、毛笔在砚台边沿轻刮的声响、孩子们踮着脚偷瞄桌面的嬉笑——这是每户人家迎接新年的序曲。而猪年贴春联,更像一场充满喜感的仪式。猪,憨态可掬,福气满满的形象,被巧妙地融进一行行墨迹里。譬如说吧“吉日生财猪拱户,新春纳福鹊登梅”,肥嘟嘟的小猪仿佛正用鼻尖轻拱你家门板,招财进宝;而“丰稔岁中猪领赏,新台阶上步登高”,又活脱脱画出一只戴红花、迈台阶的得意年猪,逗得人直乐。技术更是艺术。是
选对联,老辈人眯着眼,手指在红纸间游走:“词儿要吉利,念着要顺溜,还得藏着生肖属相属相的秘密!”猪年对联里,“豕”“亥”“拱户”都是通关密语:“亥岁迎来锦绣春”点明猪年降临,“猪拱华门岁有余”把圆滚滚的福气直接送进门。横批更如点睛一笔,四字定乾坤。“万象更新”配“百世岁月当代好”,“四季平安”配“天地和顺家添财”,红纸往门楣一贴,过年的精气神儿瞬间拔高三分。
❄️ 破五:春节的“解冻日”
正月初五一到,过年的规矩突然松了绑!从前初一到初四,垃圾不能倒、针线不能摸、生米不下锅,憋得主妇们手痒心焦。初五这天,老人们笑着挥挥手:“破五啦,该干啥干啥!”——原来这是春节的“解禁日”,所有禁忌一破而空,“破五”的名字由此而来。
这天最忙的当属三件事:
1. 送穷神:主妇们抄起扫帚,把积攒五天的瓜子壳、糖纸、爆竹屑哗啦扫出门,边扫边念叨:“穷鬼走,福星来!”更有讲究的,还会剪个纸小人(人称“穷媳妇”)丢出去,寓意把晦气打包送走。
2. 迎财神:天没亮,商铺老板已摆好鲤鱼、猪头(取“利”和“富”的彩头),鞭炮震天响,争当第一个接财神的“幸运锦鲤”。南方尤其热闹,祭桌上“元宝鱼”金光闪闪,人人举杯喝“财神酒”,盼着新年钱包鼓胀。
3. 捏小人嘴:北方家家菜板咚咚响,剁馅包饺子。主妇们捏饺子边时格外用力:“这褶子多捏几下,小人的嘴就缝严实了!”有人还在饺子里塞,咬到的人乐得咧嘴:“今年发财的定是我!”
🧧 藏在习俗里的生活智慧
这些老讲究看似,细品全是朴素心愿。不倒垃圾是怕扫走福气,破五集中清理则兼顾了卫生;财神祭祀里那条鲤鱼,分明是“生意有利”的谐音梗;至于包饺子捏褶防小人,实则是邻里和睦的祈愿。就连猪年对联里“狗问平安随腊去,猪生财富报春来”,也藏着辞旧迎新的豁达——旧年烦恼随狗带走,新年福气乘猪降临。
如今,破五的鞭炮声或许少了,微信群里的“电子爆竹”表情炸得欢腾;手写春联虽被印刷品替代,可“猪拱门庭富,燕衔岁月新”的吉祥话依然热热闹闹地贴满千家万户。这些流转千年的习俗,早化作华夏人基因里的年味记忆:它可能是一副红纸金字的对联,是一碗初五的饺子,更是全家扫尘迎福时,那一屋子飞扬的笑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