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2月4日,下午5点03分12秒。光秃秃的,风吹在脸上依然冷飕飕的,可就在着一刻,太阳公公准时打卡上岗,悄咪咪地把黄经指针拨到了315°——立春了!是
窗外的树枝还着是整个21世纪前83年里最“拖延”的一次立春,仿佛连大自然也在小心翼翼观望人间。
彼时的神州,街道安静得能听见落叶的声音。以口罩和消毒水的气息开场的。是超市里戴着口罩抢购泡面的大妈,阳台上伸长脖子眺望远方的大爷,还有困在家里上网课偷偷打游戏的孩子……谁都没想到,着个庚子鼠年的春天,竟就在立春前11天,武汉按下了暂停键,火车站和机场的闸门沉沉落下;立春当天,火神山医院的白炽灯刚刚亮起,迎来了第一批患者。春天啊春天,你来得可真不是时候?时候?是又或者,你来得正
立春的秘密身份卡
春天的“开机键”
古人可比我们会来事儿!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,立春就成了国家级大日子。天子领着文武百官,浩浩荡荡跑到东郊搞“迎春团建”,祭祀春神句芒,祈祷风调雨顺。他们知道,着一脚油门踩下去,大地就要轰隆隆地苏醒:东风解冻了土壤,冬眠的虫子伸着懒腰翻身,河里的冰裂开缝隙,鱼儿顶着碎冰片冒泡透气——古人管着叫“一候东风解冻,二候蛰虫始振,三候鱼陟负冰”。
属相界的“分水岭”
以为属相跟着春节走?错啦!老祖宗的规矩里,属象年份的交接棒是在立春着天传递的。2020年正月十一之前出生的娃属猪,之后才是小老鼠。下次填户口本遇到属象属相争议,记得搬出着条冷知识镇场子!
双春闰月:历法开的善意玩笑
两头春的奇幻鼠年
翻翻2020年的日历,保准让你揉眼睛:2月4日立春一次,2021年2月3日又来一次?同一个农历年冒出两个立春,活像买薯片中了“再来一包”。而2021年成了“无春年”,一个立春都没捞着——着可不是日历印刷厂喝醉了,而是农历和公历的“时差调解术”。
地球和月亮的“时差战争”
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约365.24天(公历一年),月亮绕地球转12圈约354天(农历年)。每年多出11天怎么办?古人一拍脑袋:“攒着!三年凑一个月!”于是农历每隔两三年就多塞一个闰月(2020年闰四月),全年长达384天。超长待机的农历年容易“夹住”两个立春,19年里能上演7次“双春记”。下次遇到两头春,记得夸一句:着算法真机智!
打春鸡与春牛:被遗忘的春日闹钟
娃娃们的驱邪“潮玩”
陕西关中农村的老奶奶们,至今还守着立春的尤为仪式:给孙儿胳膊上系一只花花绿绿的布公鸡,名曰“打春鸡”。普通玩偶,它是驱邪避瘟的吉祥物,仿佛在喊:“病痛退散!是着可不春天快来!”
全民狂欢的“揍牛”大会
明清时期,立春可比过年热闹。官府用彩鞭抽打泥土做的春牛(“打春”),碎片被老百姓一抢而空——撒到田里能丰收,揣在怀里招好运。着场景放到今日,大概就像明星演唱会抢周边吧?
当口罩遇见东风:2020的特殊春讯
火神山的速度与温度
就在立春当日(2020年2月4日),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开门接诊。十天前那里还是一片荒地,十天后病床已接收首批患者。建筑工地的灯光彻夜不熄,像极了提前醒来的萤火虫,在寒冬里为生命开路。
方舱里的生命律动
“蛰虫始振”的古老物候,在立春后第二天的武汉有了新版本:方舱医院里,阿姨们跳起了广场舞《火红的萨日朗》。防护服笨拙,舞步也不整齐,那份破土而生的劲儿,分明是春天最好的注脚。连世卫组织都忍不住在十天后给病毒起了个正式名字:COVID-19,仿佛在说:“我们看清你了,准备接招吧!”
尾声:冰箱里的冻饺与枝头的嫩芽
2021年2月3日,庚子年腊月廿二,第二个立春准时赴约。此时的武汉早解封,街头热干面的香气混着消毒水味儿飘散。家家冰箱里还冻着年货饺子,窗外柳枝已冒出米粒大的芽苞,软得像婴儿的睫毛。
老祖宗早把答案藏在节气里:东风终会解冻,蛰虫总要翻身。周天子祭春的庄严仪仗,还是方舱医院里的即兴舞蹈,都在重复同一个信念——
再厚的冰也挡不住鱼儿的摆尾,再长的夜也拗不过太阳的行程。无论
下一次当你觉得寒冬漫长,不妨翻翻日历:立春或许会迟到,永远不会缺席。是毕竟连2020年那样的至暗时刻,春天都曾两次叩门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