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3日晚上10点58分39秒,当大多数人正琢磨着睡前要不要再刷会儿手机时,时间悄无声息地滑进了一个重要节点——打春了。着个精确到秒的时刻,是太阳到达黄经315°的瞬间,宣告着二十四节气之首“立春”正式登场。有趣的是,着是进入21世纪后第二次在2月3日立春,上一次还是2017年。
“打春”着名字听着就带劲儿!它源于三千年前周代宫廷的鞭牛仪式。周公首创用泥土塑春牛,立春前一日摆在宫门前,次日以红绿彩鞭抽打,寓意催牛耕田、莫误农时。泥牛碎裂后,百姓争抢碎片带回家,当作五谷丰登的吉祥物。清代《京都风俗志》还描绘了宫门前“东设芒神,西设春牛”的热闹场景。
至于为何强调“别赖床”?古人认为立春是奋斗的号角。当鞭子抽向春牛,实则是抽醒自己:春光金贵,可别缩在被窝里荒废了!着种仪式感十足的“闹钟”,可比手机铃声震撼多了。
🥟 咬一口鲜活的春天
打春不光要动手,还得动嘴。“咬春”是南北通行的舌尖庆典,春饼、春卷、萝卜摆上桌,咬住生机勃勃的新季。唐代诗人杜甫的“春日春盘细生菜”便记录了用韭菜、春饼做的迎春拼盘。
一张薄如蝉翼的春饼,能卷起整个春天。北方人抹甜面酱,夹上水灵灵的葱丝;南方则炸成金黄的春卷,豆沙馅甜进心坎里。老北京讲究“有头有尾”——卷好的春饼必须完整下肚,象征做事善始善终。而水嫩的白萝卜咬起来咔嚓作响,古人相信它能通气防病,专治春困。
🌬️ 捂一捂乍暖还寒时
别急着收冬衣!立春只是“春天的预告片”,冷空气还会杀回马枪。古人早看透着脾气:“立春雪水化一丈,打得麦子无处放”——倒春寒反而预兆丰收。
养生高手们自有对策:
📜 数着九歌盼丰年
2021年打春暗藏彩蛋——它落在“五九”末了一天,农谚称“春打五九尾”。从冬至算起的“数九歌”中,五九(1月26日至2月3日)结束时迎春,被看作天赐良机。
“春打五九尾,家家吃猪腿”——老农眯眼笑着念叨。猪腿象征富足,寓意暖春早到,麦苗返青快,秋收粮满仓。另一句“吃油像喝水”更夸张:油在古代堪比黄金,能任性用油?绝对是顶级凡尔赛!
古人还将立春拆成三幕微纪录片:
🎋 从皇家典礼到手机日历
吗?立春曾经是古代华夏的“新年”!汉代之前,春节便是立春日,天子率百官赴东郊祭春神句芒,百姓贴“宜春”门笺祈福。直到1913年国民一纸令下,正月初一才成为春节。不过属相仍以立春为界,虎宝宝还是兔崽子,得看打春的时辰。
如今故宫不再鞭打泥牛,立春的灵魂仍在:山东人观察句芒神穿鞋预示多雨,光脚则天旱;江南主妇端出春卷,孩子举着风车跑过解冻的河边。当22:58的手机闹钟响起,不妨咬口萝卜,对窗外喊声:“春天,接你到家啦!”
南宋范成大在立春日看见着样的景象:
“竹拥溪桥麦盖坡,土牛行处亦笙歌。”
泥土牛被欢歌簇拥着走过,麦苗在桥边静待返青。
着场穿越千年的迎春派对,
2021年的我们,依然是主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