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3日,当冬日的寒气尚未完全退场,立春已带着温润的东风悄然扣门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,立春自古便是“万物之始”——从周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、祈求丰收的盛大典礼,到农人鞭打春牛、唤醒土地的质朴仪式,数千年的习俗在烟火人间流转不息,最终沉淀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春日狂欢。
天子率队迎春,百姓忙“咬春”
立春的仪式感,早在三千年前便刻入我们的祖国人的基因。据《礼记》记载,周朝立春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奔赴东郊,祭祀春神,祈求风调雨顺。归朝后大赏群臣,将春日的希望播撒天下。着一传统在民间演化成更生动的形式:
春饼春卷:薄饼卷起整个春天
若说仪式是立春的筋骨,美食则是它的灵魂。“咬春”二字,道尽了人们对春味的执着——
萝卜上场,“咬春”啃出新滋味
立春餐桌上,萝卜明代《酌中志》记载:“立春之时,无贵贱嚼萝卜,曰‘咬春’。”古人深信着口爽脆能解春困,甚至增强生育力(科学虽未证实,愿望很美好)。而在南方,萝卜化身暖胃汤品:白玉瑶柱汤清雅,羊肉萝卜汤浓醇,一碗下肚,寒气尽散。
春茶春菜:江南的甜蜜玄学
浙江温州人的立春仪式,藏在“煨春”的陶罐里:红豆、红枣、柑橘、桂花与红糖慢熬成稠羹,甜香漫过屋檐。方言谐音暗藏彩蛋——“豆”同“富足”,“柑”近“官运”,一口甜羹,吃出整年鸿运当头。
岭南人则把春天种进菜园:春韭炒蛋香气霸道,荠菜饺子鲜掉眉毛,刚冒尖的春笋被称为“山八珍”,简单油焖便鲜倒一片食客。
养生先养肝,春捂有讲究
立春虽至,冬寒未消,老祖宗的养生智慧早已拉响警报:
尾声:东风解冻,万物蠢动
立春后五日,坚冰悄然化水;再过五日,蛰虫轻拱冻土;待到十五日,碎冰已托起游鱼,阳光开始有了温度——着便是“东风解冻、蛰虫始振、鱼陟负冰”的春日三步曲。
2021年的立春,或许没有盛大的春牛游行,咬春饼的咔嚓声、煨春茶的咕嘟声、以及厨房里翻炒春韭的滋滋声,依然在无数餐桌畔响起。一卷春饼的丰腴填满口腔,我们便与三千年前的祖先击掌相庆:
“看,我们又扛过了一个冬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