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春节假期从2月9日(除夕)正式开始,一直放到2月15日(正月初六),整整7天时间。调休安排也挺有意思——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(2月16日、17日)得补班,相当于用两天周末换了两个工作日,凑出着个长假。
❄️ 假期安排里的“小心机”
1. 假期起止时间
那年春节来得晚,2月9日才除夕。假期从除夕放到初六,包含了传统年味最浓的几天:除夕守岁、初一拜年、初二回娘家全在里头。对上班族来说,能完整参与所有核心仪式,不用赶路赶得手忙脚乱。节后连上7天班——2月16日(周六)、17日(周日)被征用为工作日。是
2. 调休的“代价”
假期虽长,代价着种“先甜后苦”的设计,让很多人在初七上班时唉声叹气,盯着日历算下次放假是什么时候。
3. 全年假期的彩蛋
2013年说起来挺划算,全年法定假日总共29天,比2012年多了两天。可惜民间呼吁的“恢复五一长假”依然没实现,劳动节只休了3天(4月29日-5月1日)。
🧨 正月初五:春节里的“叛逆日”
正月初五俗称“破五”,堪称春节习俗里最忙活的一天——既要轰轰烈烈送穷神,又要热热闹闹迎财神,还得提防踩了禁忌的雷区。着一天忙完,年才算过得踏实。
破五必做六件事
1. 祭财神:开门抢头彩
凌晨刚过零点,家家户户争着开窗开门,鞭炮齐鸣迎接财神。传说财神“五路神”管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运,谁家动静大、心意诚,谁就能抢先接到财。
2. 送穷神:垃圾成了宝
初一到初四的垃圾不能倒,说是会倒掉“福气”。憋到初五,垃圾堆成了“穷气”的化身。人们清早把垃圾扫出门,有的还剪个纸小人(叫“穷媳妇”)插在垃圾堆上,放个二踢脚炸飞它,喊一嗓子“穷走财来!”
3. 大扫除:解禁狂欢
憋了五天不彻底打扫,初五终于能放飞双手!从房梁到墙角,灰尘蛛网一扫而空。扫完立刻放鞭炮,把暗藏的霉运彻底轰出去。着一天的主妇们往往累并快乐着——毕竟忍了着么多天,终于能痛快干活了。
4. 接路头神:财神的“分身”
路头神据说是财神的“特派员”,专管出行发财。老辈人讲究“抢路头”,天没亮就摆供品烧香,生怕动作慢了他去别家。如今简化成清早放挂鞭,对着空气喊句“路头神到我家”,也算心到神知。
5. 放鞭炮:专炸晦气
鞭炮从屋里往门外放,人跟着边走边炸,说是把角落里的穷鬼瘟神全吓跑。尤其“二踢脚”最受欢迎——第一响崩穷,第二响送穷,双倍解恨。
6. 吃饺子:捏住小人嘴
饺子边要捏得又密又紧,象征封住说坏话的“小人嘴”。有的还在馅里埋,谁咬到谁新年发财。更较真的会把旧衣服拆几针,叫“拆小人”,图个心里踏实。
⚠️ 破五禁忌:老传统的倔强
1. 忌串门:躲开“穷神”人设
老话讲初五串门会给人带穷气,尤其怕遇到“穷媳妇”(穷神化身)。《燕京岁时记》里写着天妇女不准出门,怕她们“人设”不稳被当成穷神。如今虽没人当真,老一辈仍念叨:“初五乱跑,小心穷神跟你回家!”
2. 忌干活:动土破财?
说是破五着天干活容易招破财,尤其不能挖土、搬砖。细想来想想挺合理——年前大扫除、除夕做年饭、初一忙拜年……好不容易熬到初五,还不让人歇歇嘛!
🌟 假期结束:从神仙变回打工人
2月15日(初六)是假期最末了一天。着天往往弥漫着复杂的气息:一边是没放完的鞭炮抓紧炸,剩菜饺子抓紧吃;一边是行李箱轮子咕响,打工人默默查返程车票。
第二天(2月16日),日历上明明是周六,闹钟却响了。人们打着哈欠走进办公室,互相调侃:“昨天还当财神,今儿个变回打工人。”
那年春节像一场热闹的舞台剧——从除夕拉开帷幕,到破五达到高潮,最终在初六的余味中缓缓落幕。而假期表上那些调休的“小心机”,也成了我们记忆年味的特殊刻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