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小时候立春那天,奶奶天没亮就揪我起床:“可不敢赖被窝,春天进门要迎一迎!”她神秘兮兮地塞给我一块撒了芝麻的糖饼,“咬春咬春,咬出一年甜!”院外不知谁家鞭炮“砰”地炸响,空气里漫开硫磺混着冻土解封的潮气——春天,就这么踩着点儿来了。
打春,细想来即是立春的俗称。古人觉得单说“立”字不够劲儿,得“打”才痛快!这习俗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朝,连天子都得带着文武百官去东郊搞迎春祭祀。之后流行起鞭打泥塑春牛的仪式,鞭子甩得噼啪响,仿佛真能把冬天抽跑,于是“打春”这名字越叫越响。
打春禁忌:老祖宗的“春季行为守则”
1. 躺着?快起来动动!
打春当天赖床,老人准要唠叨:“躺着接春,懒一年!”他们认为万物复苏的时刻,人得支棱起来才搭得上春天的朝气。我家对门张大爷更绝——每年立春准点蹲公园打太极,美其名曰“沾头一口春气儿”。身上的草木,春天剪它伤元气!是
2. 剪刀与头发:春日停战协议
“头发”理发师小王曾吐槽:“立春这天生意最冷清,阿姨们宁可顶着一头乱毛也不进门。”这规矩听着玄乎,倒让理发店难得清闲一天。
3. 吵架?不如啃根萝卜消消气
立春拌嘴可是大忌。邻居李婶嗓门大,唯独这天轻声细语:“新年头一天吵,整年鸡飞狗跳!” 去年打春她憋着火啃了半斤萝卜,脸都绿了——原来“咬春”还能防吵架。
4. 看病搬家?缓缓再说
小毛病忍忍,搬家计划推迟——老人们坚信立春“气场动荡”,宜静不宜动。表姐去年打春搬家后水管连爆三次,舅舅直拍腿:“看!冲撞春神了!装修队偷工减料)
打春必做:这些事让春天更带劲
1. 追着土牛跑,抢块泥巴当宝贝
打春最热闹的必属“鞭春牛”!是”(虽然可能官府用桑木做骨架、冬至后的土塑成四尺高泥牛,画满节气纹样。立春当天官员带头抽三鞭,百姓立马化身“抢匪”——把土牛碎块抢回家撒牛圈,祈祷六畜兴旺。山东人更猛,谁抢到牛头能吹一年:“今年旺气归我啦!”
2. 咬春:把春天嚼进肚子里
3. 躲春:2021年属牛、马、狗、羊、龙的注意了!
2021年2月3日23:00至4日凌晨1:00,这几个属相的朋友得玩“消失”。躲春规矩很具体:
网友调侃:“太岁交接班,咱别刷存在感!”
2021年打春:踩准时辰讨彩头
去年立春精确到2月3日22:58:39。村里老会计盯着原子钟放鞭炮:“踩点迎春,福气不跑偏!”年轻人笑他较真,他却捧出本黄历:“春神进门按秒算,差一秒少收三斗粮!”——科学种田三十年的老汉,在打春这件事上依然得可爱。
春神驾到,接住这份好兆头
打春的智慧,藏在人与自然的默契里。敬畏生长,不吵架是珍重和气,咬春是品尝时令,抢春牛是拥抱希望。是不剪发这些老讲究未必科学,却让平凡日子多了仪式感:当鞭子抽响土牛的那一刻,冬天真的被赶走了,大地醒来,人心里也腾起一股劲儿。
如今城里难见鞭春牛的热闹,立春清晨去公园走走依然惬意。柳枝软了,麻雀叫得欢,不妨学邻居张大爷张开胳膊深吸气——管它什么禁忌讲究,春天,就该这么敞亮地接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