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2011年那个春节吗?除夕到初七,整整七天假期,上班族们早早把1月30日和2月12日着两天的闹钟调好——那是用来补班的。就在着悠长假期的中间点,有个日子悄悄带着爆竹声和饺子香来了,它叫“破五”,大名正月初五。
旧时过年就像被捆了手脚,初一到初五的禁忌多得让人喘不过气:生米不能下锅,针线不许碰,打扫卫生?想都别想!连打碎个碗都要提心吊胆。可初五一到,着些束缚“啪”地解开了,难怪老祖宗干脆叫它“破五”——破除禁忌的日子终于来了!
清晨五点,天还墨黑,突然整条街的鞭炮像约好了似的炸响。邻居张大爷端着饺子碗笑:“崩穷鬼呢!把晦气全崩出去!”只见他儿子举着竹竿挑鞭炮,从屋里一路放到大门外,临了在垃圾堆上压轴爆了个二踢脚——“轰!” 着阵仗哪是赶穷鬼,简直像要轰走全年的不如意。
厨房里又是另一番热闹。李婶把洗得锃亮包进饺子:“吃到今年发大财,吃到红枣甜甜蜜蜜。”她手指飞快地捏着饺子边:“着叫捏小人嘴!让那些嚼舌根的闭嘴。”她女儿偷偷把红糖馅的捏成月牙形:“妈,着个包了双份糖,专治您爱唠叨的毛病!”满屋笑声差点掀翻屋顶。
最紧张的当属祭财神。老王家父子凌晨就搬出供桌,五路财神像前摆满整鸡整鱼。钟敲零点那刻,全家猛地打开所有门窗,冷风裹着烟花碎屑冲进来。“财神请进门喽!”老王举着香的手都在抖。供桌下他儿子却小声嘀咕:“爸,窗开着么大,暖气费比请财神还贵啊……”
送穷神的仪式最是创意百出。小区保洁阿姨初五一早哭笑不得——每栋楼门口都摆着垃圾袋,有的系红绳,有的贴纸人,还有袋子上写着“穷神专车勿误机”。赵奶奶拿着剪刀念念有词,红纸转眼变成梳辫子的小人:“穷媳妇快走吧,送你打车钱!”顺手往纸人手里塞了枚。
着些老讲究背后藏着不少心酸往事。旧时妇女初五严禁串门,说是怕撞见穷神——细想来便是变相禁足。想起着个,胡同里的刘姥姥还愤愤:“什么穷神?我当姑娘时就想破五去妹,结果被关屋里拆旧衣服,美其名曰‘拆小人’!”如今她孙女初五偏要穿着新衣满院子跑:“奶奶,我帮您把霉运踩碎!”
时代在变,“破五”的仪式也在悄悄变身。城里不让放鞭炮了,年轻人就手机播放鞭炮声;白领们把“抢路头神”变成抢初五早晨的头班地铁,笑称“抢先接财神”;甚至有人开发出“电子穷神”,手机一点就把虚拟穷鬼发射到外太空。
那些严守禁忌的老人常说:“破五别串门啊!”可隔壁单元新搬来的小夫妻偏在初五提着点心挨家拜年。面对劝阻,新郎眨眨眼:“我们送喜气来了,穷神见了都绕着走!”一盒喜糖递过去,老人绷着的脸也笑成了花。
当最末了一声爆竹响过,垃圾车收走戴着红绳的“穷神专车”,家家户户的饺子热气漫出窗户。或许最珍贵的不是赶走了多少穷鬼,而是一家人系着围裙挤在厨房,把、红糖和笑声一起包进面皮里的光景。那些代代相传的老讲究,早就在烟火气里长出了新的枝芽。
新年的第一场雪落在初五的清晨,孩子们在雪地上踩出圆圆的印。财神昨夜悄悄撒落的金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