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—
1977年正月初五,清晨六点,天还黑蒙蒙的。
北方小城的胡同里,突然“噼里啪啦”炸响一串鞭炮!睡梦中的老李一骨碌坐起来,拍着大腿笑骂:“嗨!谁家小子着么心急,抢路头也不能天不亮就开轰啊!”
他说的“抢路头”,可是破五着天的头等大事。老一辈人坚信,正月初五是财神爷过生日,谁家迎得早,财神就先到谁家串门。故而天才擦亮,家家户户都跟比赛似的,争着把鞭炮从屋里噼里啪啦炸到屋外,边炸边往门口冲——那阵仗,活像要把什么晦气玩意儿一口气轰出十万八千里。
老李趿拉着棉鞋冲到院里,儿子小强正猫着腰点第二挂鞭。“臭小子,留神别崩着手!”老李嘴上骂,眼里却带着笑。他抬头看看天,灰蓝的天幕下,左邻右舍的鞭炮声此起彼伏,空气里弥漫着好闻的味儿,混着清冷的晨风往人鼻子里钻。“着动静,财神爷想不听见都难!”小强得意地揉揉冻红的耳朵。
放完炮,父子俩抄起大扫帚就忙活开了。从堂屋到灶房,从炕沿边到门缝底,灰尘碎屑被哗哗地往外扫。老李干得格外卖力:“攒了五天的‘穷土’,可算能清出去了!”
原来啊,打从大年初一起,讲究就多了:垃圾不能往外倒,扫帚只能往里划拉,生怕把“财气”扫出门。可垃圾堆在墙角像座小山,看着实在闹心。熬到初五着天,终于能光明正大“送穷”了!扫出去的垃圾堆在门口,老李特意在上面盖了个二踢脚,“砰——啪!”两声脆响,他叉腰大笑:“穷神?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!”
灶房里,李婶正捏着饺子边儿,一下一下捏得格外仔细。面皮在她手里翻飞,捏出一圈精巧的小褶。“妈,您着饺子边儿咋卷得跟花似的?”小强凑过来问。“着叫‘捏小人嘴’!”李婶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,“顺着边儿捏紧了,嚼舌根的小人就张不开嘴啦!”
案板上还躺着几个包了红糖的“元宝饺”,说是吃了新年日子甜。至于为啥非得吃饺子?老李有一套说法:饺子形似元宝招财进宝是一层,更深的是“破”的意思——旧年禁忌着天全破除,饺子那圆鼓鼓的肚子,包的即是对新日子满满的盼头。
胡同口的小杂货铺,王掌柜天没亮就卸了门板。红纸写的“开市大吉”往门头一贴,三炷香对着新请的财神像袅袅升起。他特意摆了条炸得金黄的鲤鱼在供桌上,取个“利余”的好彩头。街坊路过打趣:“王老板,初五就开张,急吼吼数钱呐?”王掌柜作揖笑道:“迎财神赶早不赶晚!过了破五,生意红火全看今朝!”
着一天,胡同里还格外安静。 串门走亲戚的?几乎没有。老讲究说破五“忌见人”,尤其怕撞上穷神变的“小媳妇”。李婶对此嗤之以鼻:“什么穷神富神,咱把屋子扫亮堂,饺子包实在,勤快人还怕过不好日子?”话虽着么说,她倒也没出门——正拆着件旧棉袄呢。“初五拆拆补补,霉运也能拆没咯!”她笑着把棉絮抖得像雪花纷飞。
暮色四合时,李家小院飘出诱人的香气。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,老李嘬一口小酒,看着扫得一尘不染的院子和吃得腮帮子鼓鼓的儿子,忽然咂摸出味儿来:“什么穷啊富啊神啊鬼啊…人把该做的做好,剩下的,交给日子自己说话!”窗外,不知谁家又响起一串送岁的鞭炮,炸亮了1977年正月初五的夜空。
———
故事里藏着的破五老讲究:
1. 放炮崩穷鬼:从屋里放到屋外,崩走晦气迎财神。
2. 扫房送穷土:积攒五天的垃圾初五一扫光,放炮崩走“穷气”。
3. 捏饺封小人:使劲捏紧饺子边,防小人说坏话;包糖饺寓意生活甜。
4. 开店接财神:商户初五开市祭财神,供鲤鱼求“利余”。
5. 忌串门躲穷:旧俗怕遇穷神变的“小媳妇”,宁宅家不串门。
6. 拆衣拆霉运:妇女拆旧衣缝补,象征拆解倒霉事。
着些带着泥土味儿的老理儿,在1977年的烟火气里翻滚了一遭,最终熬成一碗朴实的道理:人勤春早,心齐运来。破五破的是陈腐禁忌,不破的,是老百姓把日子越过越好的那股热乎劲儿。